中国长兴 浙江卫生

长兴县卫生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更新日期:2014.07.28  浏览量:

                                                                      长兴县卫生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2005年主要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继续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兴医力度,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得到加强

 1、调整了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修订了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重大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洪涝灾害应急预案。投入180多万元,购置应急车辆、检验仪器设备、现场快速检测仪和取证工具。投入30多万元,完善计算机网络,37家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网络直报。

   2、开展了麻疹、霍乱防治工作。(1)麻疹: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制订了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先后5次召开会议,专题布置麻疹防制工作。连续开展二轮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儿童接种率达98.5%。县人民医院新院址建麻疹病区,集中收治麻疹疑似、临床病例151人,观察58人次,门诊300人次。全县未发生麻疹病区院内感染和死亡病例。(2)霍乱:成立了县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下发了《霍乱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试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开设了肠道门诊,在县人民医院开设肠道传染病区;登记腹泻病人590人次,送检443份,全部阴性。加强供水消毒工作,开展和增加了水源监测点和监测份数,采点20个,采样40份,结果全部阴性。加强对餐饮业、农家乐、学校食堂、建筑工地、矿山、砖瓦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卫生监管。全县无霍乱疫情发生。


二、预防保健的力度得到加强

   1、重视和加强了肠道传染病、结核病、艾滋病、性病等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对在长羁押人员和既往有偿献血人员开展HIV抗体检测,检测羁押人员3788人,抗体阳性4人,检测有偿供血者156人,均为阴性。对4名阳性人员进行了流性病学调查和确认。开展饭店、宾馆、舞厅等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高危人群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2752人,检出抗体梅毒阳性40人。开设VIC门诊,免费咨询和抗体检测。印发宣传资料5000多份,对100多名服务行业业主进行防艾培训。宾馆避孕套放置率达83%。在狂犬病防治方面:接诊犬伤病人3379人次,都进行抗体测定,阳转率97.47%,无狂犬病例发生。在结核病防治方面:推行“查、治、管”一体化,开展第三轮培训项目27期,培训医务人员525人。初诊病人609人,免费痰检1750人次,摄片645人,肝功能检查599人次。确诊病人使用统一标准化疗方案率100%。

   2、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丝虫病等防治成果。全年扎实开展了春秋查灭螺工作,16个乡镇130个村开展查螺面积477.408万平方米,其中8个乡镇22个村查到螺点107个、6190平方米,捕活螺3156只,无阳性钉螺。开展环境灭螺工程14项,改造钉螺孳生环境16.765万平方米,金标试验查病573人,阳性46人,经粪检全部阴性。扩大治疗50人。在寄生虫病防治上,设槐坎、二界岭乡为疟疾监测点,发热病人采血片166张,未查到病人。丝虫病人复治22人次。11个乡镇开展肠道寄生虫驱虫。

   3、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建设。全县常规免疫接种29968人次,加强免疫接种9419人次,接种流脑疫苗4859人,接种乙脑疫苗14234人。开展AFP病例监测,发现AFP病例1例,开展了个案调查,进行了标本采集、送检和防治。建立覆盖全县各接种点的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网络,并通过网络共享儿童免疫数据,对适龄儿童实行电脑全程预防接种,自动检查,对漏种、迟种儿童发出预警,及时补种等服务。落实计免信息化管理专项基金,对32个计免接种点配备计算机硬件装备、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

   4、完善母婴保健工作,加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据统计,孕产妇死亡率为“0”,连续保持三年孕产妇死亡率“零”记录,是今年我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最稳定的地区。深入开展妇女病的普查普治,普查有病妇女中有95%的妇女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5、加强农村防保体制调研工作。针对长兴县的现状,卫生行政部门派出4个调研小组,深入基层,认真听取医务人员、人民群众的意见,进一步理清下步工作思路,逐步解决当前制约长兴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农民大病抗风险的能力得到加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筹资比例提高,由人均筹资14元调整为人均筹资30元;起报线降低,由2000元降为1500元;封顶线提高,由1.3万元提高到2万元;定点医院增加5所;取消县内转院证明;提高了洪桥、吕山、和平、吴山、李家巷五乡镇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报销比例。全县参加农民426810人,占农民总数的85.65%,共筹资1280.430万元,已全部到位。截止到11月底,报销6630人,6851人次,支付资金999.04万元,人均1507.77元,其中支付一万元以上的160人。


四、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1、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开展了68家餐饮单位量化分级工作,对申报“A”级的12家单位已上报市卫生局,等待验收,取得“B”级有46家,取得“C”级有9家,取得“D”级有1家。县、乡各水厂开展了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对水厂进行现场指导,提出相应整改方案。开展了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专项大检查,加大了对C级以下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共立案查处135家,取缔无证加工场所5家,没收“三无”及“过期”产品280kg。加强乡镇幼儿园、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开展专项整治活动3次。

   2、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医疗市场。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县打击非法行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印发了《长兴县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主动出击,联合执法,对238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全面检查,依法取缔非法行医的诊所、摊点24家,没收违法药品、器材1020kg,立案查处68家,罚款28.4万元受理群众举报21家,专项行动开始后,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720人次。

   3、加强职业病防治。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重视做好蓄电池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坚持每季度对蓄电池企业监测一次,建立职业卫生台帐。对150多家蓄电池、耐火、石灰加工、琉璃瓦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书写现场检查笔录105份,当场书写行政处罚决定书89份,卫生监督意见书14份,使93家企业主动申报,91家企业安排职工健康检查。加强卫生监测和健康检查工作,对蓄电池企业两次监测,采集铅尘、铅烟样品437份,其中合格173份,合格率39.6%。粉尘行业监测,合格率70.8%。对蓄电池企业职工健康检查3205人,铅超标率22.9%,驱铅治疗566人。

   4、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法律知识得到明显提高。4月24日至30日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悬挂横幅35条,在中心广场及煤山等8个乡镇开展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接受现场咨询400多人次。对蓄电池和矿山等100多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对食品、公共场所等行业举办培训班10期,有800多名负责人和骨干接受了培训。对从业人员上岗前卫生知识培训4000人,开展宣传咨询活动6次,编印《长兴健康教育》等宣传资料20000份,下发有关单位和群众。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广大市民群众的卫生知识和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五、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有新突破

   1、领导重视。县政府刘国富县长和分管县长就全县卫生工作专题调研二天,实地察看了泗安镇、二界岭乡等4个乡镇的医疗机构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情况,并召开了乡镇分管领导、卫生院院长、卫生局领导班子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刘国富县长对如何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卫生会议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并争取2006年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

   2、精心规划。将现有的26个卫生院调整为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组建1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后,其区域内的村卫生室、分院一律撤销,其人员经考核合格的归并到服务站承担社区医生职责。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原则为3人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造由乡镇政府牵头组织实施,县卫生局统一提供建筑设计方案和整体形象方案。

   3、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4个,正在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有9家,已建家庭健康档案6451户,占已建站覆盖区域的70.6%,建档人数24646人,达72%。从中筛选出慢性病3347人:其中高血压1178人、糖尿病178人、结核病2人、精神病10人、心脏病716人、胆囊炎604人、肿瘤29人,其他疾病30人。开展乡村医生全科培训四批,共467人,培训率达77.8%。


六、创建工作得到新提高

   1、经过三年创建,于7月4日—6日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管理局组织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考核验收。

   2、完成小浦、虹星桥、洪桥等三个镇的创建省级卫生镇及吴山、二界岭二个乡创建市级卫生乡的调研业务指导工作;完成长兴职教中心创建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夹浦父子岭村创建全国卫生村等六十二个争创“全国、省、市、县卫生先进单位及卫生村”的考核、指导工作。

   3、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省卫生厅考核验收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评审。县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的复评。启动了县妇幼保健院的等级评审工作。


七、卫生改革有新进展

    1、整合县级医疗卫生资源。今年9月,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听取了全县卫生工作的汇报,对下一步卫生改革和发展提出具体要求。10月,对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2、发展专科、学科建设。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全力打造名医、名科。开展了长兴县名医生、名中医、名护士、名医技师评选活动,通过单位推荐、资格审查、民主测评、专家评审、党委研究、公示等环节,评选的县级名医生5名、名中医1名、名医技师2名、名护士1名,对获得“名医生”称号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同时,认真贯彻中西医结合方针,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形成有竞争力的重点专科群,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提高中医药资源利用率和服务参与率。

   3、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今年与人事部门一起召开2次人才招聘会,共录取医学类应届毕业生67人,并与大专院校建立日常联系制度。对单位人才的培养采取函授、夜大等形式进行医学继续教育。建立健全医院退休老专家的聘用制度,充分发挥退休老专家的技术优势,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八、无偿献血工作再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献血法》,扎实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确保临床用血。今年以来无偿献血3219人份,总献血量643800毫升,占临床用血量的105.54%。
 
                    
2006年工作思路


概括地讲是:围绕一个目标,做好五篇文章。  
一个目标: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 
五篇文章:公共卫生、内涵建设、农村卫生、卫生改革、行风建设。


一、关于一个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5]50号),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和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围绕让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突出“两手抓”。一手抓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另一手抓大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农村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整合农村卫生资源,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不断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关于“五篇文章”
1、公共卫生篇
         第一、加快公共卫生体系主体框架建设。完成公共卫生体系主体框架建设,即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网络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与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参与公共卫生事务的程度与能力。
         第二,加强公共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人民医院的建设和县中医院的扩建工作,启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楼建设。加强卫生监督装备建设,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机构技术装备水平,增加监督执法能力。
         第三,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全县医疗急救水平和处置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农村传染病疫情监测点建设,加强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开展医疗卫生人员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2、内涵建设篇
         第一,实施“人才工程”,提高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深化“满意工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第二,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业人才建设,进一步充实由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优秀人才组成的技术骨干队伍。重视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重视卫生管理人才、全科医生的培养。
        第三,加强防保队伍建设。对全县防保工作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实行双重管理,建立严格的优胜劣汰机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确保防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防保工作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及相关专业法律、法规培训,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奖勤罚懒,杜绝出现新的“大锅饭”、“铁饭碗”。
         第四,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质控网络,加强医药护技等各专业的质量控制工作,充分发挥各质控小组和协会、学会各专业组的作用,促进医院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执行医疗规范的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


3、农村卫生篇
        第一,建立连接城乡的、覆盖全市的卫生监督网络。年内完成在中心集镇设立卫生监督分所工作,设置4个卫生监督分所:雉城卫生监督分所(负责雉城、水口、夹浦、洪桥、李家巷、开发区)、泗安卫生监督分所(负责泗安、二界岭、林城)、煤山卫生监督分所(负责煤山、槐坎、白岘、小浦)、和平卫生监督分所(和平、吴山、虹星桥、吕山),初步形成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中心,连接城乡、覆盖全县的卫生监督网络。继续开展以专项整治为主要形式的“卫监行动”,重点实施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企业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实施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制度, 加大对职业危害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监督执法。
        第二,重点开展传染病防治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寄生虫病等重大疾病,特别是强化对艾滋病的宣传和防控,设置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定点医院,各乡镇卫生院提供艾滋病预防保健咨询服务。在煤山、槐坎、白岘等乡镇全面开展春秋季查灭螺工作。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农村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达到99%以上。落实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慢性病防治进社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探索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方法,加大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第三,继续完善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农民人均筹资50元(不含省财政补助5元)。创新进形式,新增信息化实时报结和实施乡镇小额补助办法。一步加大合作医疗宣传力度,提高合作医疗的参与率。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设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范围内的特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款个人出资部分由财政负担,县乡财政各承担一半。同时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规范办事程序,增加合作医疗工作透明度。积极探索城乡合作医疗保障一体化工作。
        第四,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调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功能,逐步向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服务模式转变,2006年完成10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站任务,强化社区卫生服务 “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按服务人口每年15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积极推进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造长兴农村卫生工作品牌。探索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作用。开展社区健康信息计算机动态管理的试点工作。
        第五,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是以创建卫生城镇活动和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载体,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大力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全市居民健康意识、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二是扎实开展除“四害”工作;三是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保障农民健康


4、卫生改革篇
       第一,继续完善改制后乡镇卫生院监管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健全管理制度。
       第二,进一步深化公立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


5行风建设篇
        第一,着力教育,打牢思想基础。深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医德医风专题教育(包括警示教育)。
        第二,完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二是针对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问题,工作上有具体的措施。三是强化医疗业务的规范化管理,落实抗生素管理规定、大处方审批及其他各种规范。
        第三,认真查处,在惩戒上不手软。开展对红包、回扣和开单提存的专项治理。继续开展行风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表彰先进,树立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第四,扎实开展“满意工程”活动。围绕“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扎实开展“满意工程”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使广大医护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努力提高服务品质。重视服务礼仪,提升服务质量 。

建议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280*1024

版权所有:@2013-2015 28365356体育在线 浙ICP备13026265号-1

地址:长兴县雉城镇龙山新区广场路1号 邮编: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