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医的济世情怀
更新日期:2014.08.05 浏览量:
——记长兴县首届十佳基层医务工作者沈笑乐
□倪满强
从医格言: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黎明从沉睡中醒来,我们身边这座小镇又开始了新的行色匆匆。长兴画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包桥分中心的中医师沈笑乐一如往常一样早早地起来,昨天已经有杭州和南京的两位患者电话预约了,今天还要进行农民体检,医院投资十几万的中医陈列馆正在紧张的施工布展中……这样的忙碌日子对于他而言已经是司空见惯了。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已经两鬓斑白,沈笑乐恍然发现自己从事中医已经30多年了……
长兴包桥沈氏中医可谓是名闻遐迩。从沈笑乐的曾祖父辈就开始悬壶济世,服务乡邻,到祖父沈志方时得到了发扬光大,医术甚为人称道,尤以咽喉科见长。父亲沈一鸣幼承家学,继续传承着这歧黄之术,在原有的咽喉科之外又潜心钻研了不孕不育科和妇科,在临床实践中效果显著而闻名远近,常有省内外病人慕名而来就医。
在这样的中医世家成长,沈笑乐从小就有了济世救人的理想。1980年9月,沈笑乐进入包桥卫生院,正式开始走上“普救含灵之苦”的中医济世之路。但起初,父亲并没有让沈笑乐跟着自己学这沈氏的家传绝学,而是让他进了药房。父亲说:“你才20岁,先在中药房好好熟悉各种药物,多看看方子,等到打好了底子,再学中医不迟!”于是,沈笑乐老老实实地在药房坐了下来,每天对着方子配药,不敢有一丝大意。有闲下来的时候,他就查看药书,分析各种药的不同成分、各自药性。有时,他也会反复查看父亲几天来的配方,看看对于不同的病人父亲的方子主要有哪些区别……几年下来,博闻强记的沈笑乐不仅对于一般的方子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于药房的药更是了如指掌,甚至于哪一盒药里面还剩几粒都心中有素。这药房的活一干就是16年。
1995年,年逾七旬的父亲动了胆结石手术。他见沈笑乐经过了多年的磨砺,已经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就决定抓紧时间把沈氏中医传授于他。于是,已经36岁的沈笑乐正式跟着父亲学习中医。此后,沈笑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把诊桌搬到父亲对面,父亲望闻问切,他就在一边一眨不眨地看着;父亲要开方子了,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请父亲定夺;然后父亲口述,他开方;有时,病人离开后,他们父子俩还有切磋一番,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开?父亲虽然年事渐高,但十分敬业,每日无论风雨,均按时到班坐诊,与病人谈笑风生间诊愈疾患。父亲的这种对医学的热爱,对病人的关心,对生活的豁达都深深地影响着沈笑乐。随父侍诊的十几年里,沈笑乐每天都有收获,不仅医术日益精进,而且思想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他说:“看到一个家庭的和睦,一张张笑脸,还有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我体会到了自己济世情怀找到了落点,心里感到很满足,很幸福!”除了跟着父亲临床实践,沈笑乐还潜心研究医学经典,XX年,他考取了职业中医师的资格证书。
随着医术的日益高超,沈笑乐的名声越来越大,远道慕名而来者越来越多,但沈笑乐还是一如既往谦逊坦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无论是朝夕相处的乡邻,还是远道而来的贵客。当我请他说一说印象深刻的与病人的故事时,他挠挠头,说实在想不起来,“经常这样,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为病人提供方便而加班加点了!”在我一再地请求下,他终于“无奈”地说了一件:那是一个冬天,一位绍兴的患者慕名前来求医,但长兴乡间的这一个小集镇也许导航都无法锁定吧,于是一路上和沈笑乐电话联系,沈笑乐一次一次耐心地跟他讲解……找到包桥卫生院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冬日的夜晚冷的让人直打哆嗦,但沈笑乐一直在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等着他。等患者安顿下来后,沈笑乐悉心地询问病情,检查身体,最后对症开好了中药方子。等到这一切都完成好了,已经是10点多了,沈笑乐的两只脚冻得几乎麻木,但当他看到患者满意的笑容,他的心又暖暖的了。“这也许就是医生的仁者之心吧!”沈笑乐淡定地说。
大爱如斯!沈笑乐正是以这样一颗仁者的心,用自己的默默奉献,书写着自己的济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