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妇女儿童
更新日期:2014.08.05 浏览量:
——记十佳基层卫生工作者王芬萍
□徐侠
好几个乡镇的人都认识王芬萍。
她是洪桥医院的副院长。但她在林城、天平几家医院都干过。
当几个乡镇的人奔波着来找她问病,于是在她的生存空间和人际网络中,形成了有形的交通网和无形的人际信任网。
王芬萍辛勤地编织着这些网,好多年!
气质文雅但很干练的王芬萍说:“我是一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二十年如一日,心恋医疗岗位,情系无数患者,爱洒妇女儿童……”在妇女儿童心目中,她是一名合格的妇幼保健医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王芬萍很能干;但很多人吃惊,这位很能干的医生竟能在妇产科一干就是二十年。俗话说:脏的多,累的多,哭哭闹闹妇产科。“高风险,快节奏,超负荷,不分昼夜地与血水、便臭打交道”。强烈的事业心其实让人忘乎所以,忘乎世界其他领域的存在。
乡镇卫生院是最基层、最接地气的医疗单位。所有工作的艰辛像一根根针直插在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分分秒秒。没有对事业执着的热爱,没有工作的一股韧劲,没有那份医者特有的仁心,很难坚持到“最后五分钟”。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有多少次伴着风雨迎接新生命,有多少次忍住苦累的泪水……这是基层许多卫生院妇产科“王芬萍们”的共同经历和感受。当世人用同情的目光把她们的使命看做是吃亏的时候,然而,她们自己却擦干眼泪,绽放出笑容,面对旭日朝阳和一个个新生命开心的微笑——她们把这看作是一种磨练,是她们人生道路的闪光点,是她们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王芬萍1993年分配在林城镇卫生院妇产科,从此和孕产妇,和新生儿结下良缘。她的同事们评价她,干工作从不挑剔,像关爱自己的身体一样关爱那些身怀六甲的姐妹们。工作时间如此,即使是上下班回家的路上,早上买菜的市场上,只要她遇见孕妇和临盆后的妇女,她都会驻足问话,问长问短,问新生的宝宝吃奶如何,问新生宝宝晚上睡觉情况,问产妇营养如何,问如何抚养新生宝宝的。一旦人家对娃儿照料不当,她立即会跟随人家去,仔细察看新生儿生长状况。在林城,大街小巷留下她的身影,即使偏僻山区也留下她自行车的车辙。她不仅是众人心目中的送子观音,而且是指导人家生儿育女的好保健老师。
王芬萍是个乐观人,很多妇女喜欢和她交朋友。当她调到天平医院工作后,她们会舍近求远找到天平去。就是一次偶尔的“追逐”,王芬萍遭遇一次危险的难产,至今提起还心有余悸,心惊肉跳。
2007年的一个冬天夜晚。忙碌一整天在宿舍休息的王芬萍,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一个护士大声惊叫:王医生,快点快点!产房叫你赶紧去,小孩生不出来,胎心也不好了!
王芬萍二话不说,飞快赶到产房。当时的情景几乎把她吓呆了。只见小孩的胎头已经露出产道但迟迟不下……听胎心,100多次;测血压正常。于是紧急给产妇吸氧,推三联针。乡镇卫生院没有剖腹产条件,更没有难产助产的设备。但是,送上级医院已经来不及了!阴道检查胎儿先露径线不准,枕横位,于是赶紧拨正为枕前位,嘱咐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另外再加腹压。在争分夺秒五分钟后,胎儿娩出。正当大家满头大汗暗自庆幸之际,忽见新生儿四肢青紫,无呼吸,无肌张力,唯一能给人一点兴奋的是还有脉搏。当时阿普加评分2分——新生儿重度窒息!王芬萍顾不得多想,立即给新生儿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在这生死鬼门关的一分钟施救措施后,新生儿喉咙发出一声轻咳。孩子有救了!王芬萍喜极而衰,整个人瘫软在床上。但是她清醒得懂得,此时依然不可放松,必须立即给新生儿保暖,同时给她吸氧。并在上级医院专家电话指导下进一步施救。
孩子终于得救了!母子平安!
王芬萍回房间,对自己的疲累和精神的崩溃,想大哭一场。但是听到新生儿的阵阵哭声,立即绽开了笑脸——自己的医务生涯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王芬萍在基层卫生院,是一个多面手。新兴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实践,在天平医院,她的成绩赢得了省、县各级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而且各乡镇前往参观学习。2009年,她将在洪桥医院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体会和经验写成论文《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被收录在浙江省第十八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