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兴 浙江卫生

2009年长兴县卫生监督工作纪实:注重服务 强化监

 更新日期:2014.07.29  浏览量:

 注重服务 强化监督 构建“和谐卫生”                 ——2009年长兴县卫生监督工作纪实
         2009年,长兴县卫生监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 “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年”为契机,狠抓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卫生监督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卫生监督执法新模式,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效率;立足 “民本卫生”,以老百姓关注的卫生问题为重点,加大卫生执法的力度,努力实现 “和谐卫生”的目标要求,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卫生保障。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卫生监督综合能力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快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步伐,经县编委同意规划设置的5个乡镇派出机构(雉城镇、煤山镇、李家巷镇、泗安镇、和平镇)已完成组建,并全部按要求规范运转,严格按照 《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形象规范》开展机构形象的规范化建设。共对27名公共卫生管理员、559名社区责任医生、260名公共卫生联络员进行了卫生监督业务培训 (培训率达100%),并在各类卫生监督专项整治中,充分发挥其卫生监督协管的职能,弥补了卫生监督力量的不足。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法制稽查。以卫生法制稽查为手段,狠抓作风行风建设,推动行政执法责任制、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卫生监督着装等规范的落实,确保执法队伍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和业务培训。今年引进浙江大学医学院、温州医学院预防医学本科生5名,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队伍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开展多形式的卫生监督业务培训,派出两名监督员外出学习,提高卫生监督员的能力水平。
    加强卫生执法能力建设。面对新形势下的卫生监督工作,坚持以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年为契机,继续加大卫生监督事业投入,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一是加快卫生监督大楼建设。经过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长兴县卫生监督业务大楼于2009年7月5日正式奠基开工,工程建筑面积5053平方米,总投资1183万元,目前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并进行装饰,建成后,将为全县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加大设备投入。2009年投入30余万元购买现场快速监测仪器、试剂与取证工具,按省卫生厅考核标准,配备各类设备和工具共计88件,卫生监督执法技术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和加强。三是加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各类卫生监督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卫生应急物资的贮备,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继在2007年、2008年获得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第一名后,2009年在全市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演练中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四是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按照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的统一部署,全面推广使用 “浙江省卫生监督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立足民本卫生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贯彻实施 《食品安全法》,保障餐饮卫生安全。2009年6月1日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强化责任意识,继续做好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工作。做到思想上与省、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上力度不减、监管不断。
        全面开展小餐饮店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2009年是省政府提出的 “十小”整治和规范的关键之年。我们咬紧目标,细化责任,结合卫生监督片区责任制,全面开展小餐饮整规工作。同时,启动了市卫生局提出的 “511”工程创建工作,确定和平镇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在雉城镇水木花都和解放东路延伸段实行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活动,对这两条路段30余家餐饮店逐一上门进行检查、指导,建立示范店,并召开了两次小餐饮整治工作现场会,以点带面,提升整个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水平。全县共有小餐饮单位1618家,其中已有1390家达到规范,整规达标率为85.9%。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1家,示范街2条,示范店30家。
        继续开展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按照工矿企业食堂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我县共有100~300人就餐企业食堂41家,按照 “分类管理、分步实施”的整治要求,积极探索整治工作运行机制,参照餐饮店片区责任制工作模式,对41家企业食堂实行乡镇片区监管责任制,实行分片包干、目标管理、全程监督服务,确保整治工作稳步推进。41家就餐人数100~300人以上的工矿企业食堂中39家企业全面完成整改 (B级5家,C级34家),整规达标率为95.1%。
        积极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共检查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和集体食堂共285家次,整治重点地区4个,整治重点单位66家,整治重点产品7种。全县2124家餐饮单位建立了电子档案,各单位基本做到了食品添加剂专人负责管理、专柜贮存,建立并完善了采购索证和进货验收制度,积极推广使用无铝油条配方。在整治过程中抽检油条、糕点、熟肉制品、现榨果蔬汁样品共计268件。
        自2009年开始在餐饮消费领域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通过摸底调查、报名登记、统一培训考试,已完成经营场所面积5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及所有学校食堂的92名食品卫生管理员登记、培训、发证工作。
        打击非法行医一直以来是医疗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今年以来,结合医疗机构量化分级评定工作,以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保障群众就医安全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医疗市场监管力度,使各种“非法”行医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共立案处罚29起,取缔 “黑诊所”6户次,没收药品器械4箱,价值1.8万余元。根据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对165家中小医疗机构开展了依法执业分级监管工作,占中小医疗机构总数的60%,经过严格的考评,被评为A级11家、B级50家、C级89家、D级15家 (其中14家已停业)。
        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继续开展企业职业卫生台账管理规范化建设。新建职业卫生管理台账的企业314家,累计完成台账建设单位400家。继续加强职业卫生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开展 “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防治万家企业行”专项行动。对150家企业进行监督检查,落实145家企业的近15000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开展国家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先后开展了粉尘行业、涉苯及甲醛行业、蓄电池行业等重点职业危害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各类企业682家次,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样品383份。开展职业病危害监控处置工作。按要求完成了职业病危害信息的报告录入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信息的录入工作,共发现职业禁忌或疑似职业病患者341人,均按要求及时出具调离通知单,要求企业及时进行职业病诊断。
        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大传染病防治督查力度。加强艾滋病防治监督检查。加强对公共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共检查宾馆、旅店300多户次、浴室100余户次、文化娱乐场所120户次。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的督查。对相关医疗机构的肠道传染病防治情况进行督查,要求真正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健全门诊日志,规范肠道病例记录,做到 “逢泻必采,有样必检”。开展麻疹、手足口病、甲型流感防控督查工作。针对麻疹、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传染病流行的形势和特点,对全县医疗单位、个体诊所和学校托幼机构进行了传染病防控措施的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290家次,学校、托幼机构320家次,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规范许可发证,开展放射防护重点检查。全县现有23家医疗单位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根据 《湖州市2009年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全县30家医疗单位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内容为新建、改建、扩建的放射防护设施建设项目、个人剂量计的佩带情况、放射医务人员及受检者的个人防护用品、有无辐射警示标志及工作指示灯、放射工作人员的体检、培训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出具了现场整改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在 2月、9月对辖区各学校 (托幼机构)食堂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排查卫生安全隐患。面对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辖区范围内169家托幼机构展开检查,指导督促托幼机构落实晨检、通风、消毒、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通过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前期排查、驻点全程监督等手段,全面保障了6个高考考点5277名考生和工作人员的饮食安全。
   
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卫生管理工作效能
   
         创新实施餐饮单位 “五常法”管理。为进一步丰富和充实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内涵,促进餐饮业 (食堂)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强化食品卫生安全自律意识,确保饮食卫生安全,对大中型宾馆饭店、学校食堂在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实行 “五常法”管理,即 “1+1”管理。2008年全县13家A级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实施了 “1+1”管理,2009年新增15家。A级单位达到了全覆盖,B级单位实施率达10%。 “1+1”管理模式的实施,在我县建立起 “‘五常’引路、卫生规范、企业自律、监督强化”的餐饮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餐饮单位卫生环境优化,卫生制度优化,操作环节优化,融服务、自律、监督于一体的 “三优一体化”管理目标。
        实施集中式供水单位分级监管新模式。为探索集中式供水单位的长效监管机制,2009年推出了集中式供水单位信誉度等级 “动态监督、动态评定”的举措,实行分级监督管理模式,重点加强对风险度高、信誉度低的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监督管理。具体实施中,分别确定不同信誉度等级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监督频次及水质自检项目,并把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估分值和年度复核验收量化评估分值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定。充分调动了集中式供水单位自身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企业在卫生管理方面创优争先的良好局面。全县13家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信誉度等级全部达C级以上,其中A级2家,B级3家,C级8家。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面貌又上新水平,为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从今年开始,对全县112家宾馆、旅店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并在6家游泳场所和部分宾馆实施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旅馆业量化分级实施率达60%,游泳场所量化分级实施率达100%。根据卫生管理、功能间卫生要求、公共用品卫生要求、通风系统等四大项评定各公共场所的卫生等级,按照建立示范、以点带面的创建原则,对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健康证持证情况等通过卫生监督信息公示牌上墙进行公示,做到了部门监管、群众监督、行业自律三者的有机结合。经评估验收,A级2家,B级9家,C级107家。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卫生监督服务水平
 
         加强重大活动的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依照 《湖州市重大活动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规范》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运用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按照事前准备、事中监管、事后评估三个阶段,对不同阶段所要采取的防止或消除食品卫生安全危害的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活动接待方和卫生监督机构双方的职责。今年共开展春节团拜会、年夜饭、两会、高考等重大活动食品卫生保障共26次,出动卫生监督员350人次,确保了重大活动的食品卫生安全。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家庭聚餐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按照《湖州市卫生监督所关于规范统一全市家庭聚餐管理各类表格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乡村厨师的体检培训工作,开展了家庭聚餐的申报指导。共体检、培训乡村厨师281名,体检培训率90.6%,接到农村家庭宴席申报458起,现场上门指导230次。
         多项举措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卫生监督员深入企业实行一级审批制和事后补签制,对大中型餐饮、大型公共场所由原来的乡(镇)级、县级二级审批制改为县级一级审批制度;对即刻发证和经审查符合卫生要求的实行窗口即刻发证,管理科室和单位领导发证后补签相关手续。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围绕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手段,推出周六正常上班制、上门体检培训等。同时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在对学校饮用水、食品卫生监测、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实行免费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对卫生许可证核发费、卫生许可证年检费、健康证工本费等均实行免费,全年共减免各类费用40余万元。
 
 
                 长兴县卫生局
                   2009年12月

建议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280*1024

版权所有:@2013-2015 28365356体育在线 浙ICP备13026265号-1

地址:长兴县雉城镇龙山新区广场路1号 邮编:313100